【新創】創辦4年的心理科技Startup英邦德科技被併購

--

我是楊涵柔,高中大學時期被同學叫羊咩,出社會後被大家叫Yang May,或是May。2016年創辦《英邦德科技 Inbound》並於2020年出場。2022年起擔任 12CM Taiwan行銷總監、與柔兒數位負責人。這篇文章要來分享創辦《英邦德科技 Inbound》的酸甜苦辣~

回顧2020年9月底,我在2016年創辦的心理科技Startup英邦德科技於被諮商集團蛹之生(依取)併購成為子公司,我也選擇卸下執行長,形同於離開一手創辦的公司。

英邦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初衷,是希望解決大眾的心理議題。我們透過大量資料分析萃取市場需求,和國家級證照心理師與精神科醫師合作內容與服務,旗下包含4萬多名會員使用的失落戀花園網路平台與失落戀花園電視節目(前稱失戀花園、失落花園)、1200人參與的心理祭大型活動、EAP企業員工心理服務等。(*維基百科上,可以看完成創業脈絡)

失落戀花園網路平台、失落戀花園電視節目
失落戀花園網路平台、失落戀花園電視節目

這一路共4年創業經驗,讓我從一個單純創業家,加碼成了一個經理人,更加碼成了一個生意人:

創業家擁有夢想、經理人擁有紀律、生意人擁有現實感。

這篇文章,僅是想要收斂一下這四年青春,談談自己經歷創業家、經理人、生意人的階段歷程。最後也定義我自己認為的失敗與成功那一條線,到底是什麼,希望能給未來的自己留下紀錄,也給還在路上的後輩,一些省思。

前言:我不是一開始就要創業

我不是一開始就想創業的那種人,僅是自己性格使然。我是那種發現問題時,更喜歡從根本解決最大問題的夢想型INFJ人格。所以,創業,只是一連串天時地利之下,當時最適合嘗試的一個解法。

創業之後,更不是一開始就打算切入專業心理領域,我完全沒有專業心理背景,存粹是後續市場、數據測試下,不斷調整後的結果。

讓時光倒轉到剛畢業剛出社會的我,其實和大部分新鮮人一樣,迷茫卻也勇敢的每三個月換一次工作,找自己找了快1年,最後才終於在印度孟買的一家跨國新創公司找到人生要去的方向。我從事著當年在台灣還不太熱的網路行銷和BD拓展工作,0到1負責台灣的網路市場開拓,每天感到熱血沸騰與充滿成就感,在孟買待了1年。

後來回到台灣,又周旋了大半年,才再度穩定的用Remote Working模式,全職加入美國Google的台灣知識圖譜(Knowledge Graph)專案,協助數據處理、專案分析、遠端團隊建置等等,從0到1,在這份工作待了3年。

Google台灣知識圖譜

這時候,2016年,我29歲了 — — 一個讓女生都會焦慮一下的年紀。

離開Google專案後,我面試了幾個公司但都沒有真正喜歡所開的職缺。於是,我想起自己出社會後,有接海外案子培養市場敏銳度(和賺額外外快)的習慣,所以打造了Marketing-Taiwan品牌,打算專心協助海外客戶認識台灣。除了海外客戶市場之餘,後來也買下 inbound.tw網域,希望也能協助台灣企業客戶提升網路形象,期許自己做到國外國內通吃的頂級數位行銷顧問品牌。

那時候,我常常被大專院校呼喚去演講分享,也獲選為Grils in Tech Taiwan, 2016, 40 under 40。

但,我發現,這種『專家形象』其實讓我超級焦慮。雖然包裝讓自己看起來是專家,但我根本沒有體會過『真正的創業』 — — 這大概就是坊間很多專家大師的通病 — — 說得一口好話和幹話,卻根本沒有實作經驗。

良心過不去,實在不願意再這麼虛無下去。

所以,在一些市場調查之後,我把原本計劃要做的B2B行銷顧問品牌,轉到B2C心理領域,也就是,把 inbound.tw 這個本來要做集客行銷(inbound marketing) 的顧問網站,包裝成心理平台失戀花園 (inbound 回到自己內心)。

創業了,公司2016年8月啟動開始。

創業家時期:第1年,靠夢想就能活得很開心

拯救全世界!把出社會以來的積蓄投入公司,一年的時間卻驚覺口袋空了,差點連自己都救不活~

一開始,我找了一位Co-founder和我一起協作。我主要負責行銷和BD,她主要負責技術和心理,不過我們往往交叉一起負責。一開始,只要看似能解決失戀、感情、情緒議題的方案,我們都會嘗試看看。但陸續,我們之間出現各種衝突與情緒,核心引爆點其實很明顯,就在於:商業模式不精確

除了專業心理之外,Co-founder認為我們就是要包山包海,包含牌卡、靈性等非科學方式;我認為要專一在科學心理專業,不然我們很難找到利基點。

面對價值觀不同時,在各種關係的處理大概都是一樣脈絡:冷靜分析、分手再見。

不過那是我第一次處理這樣的公事,書讀再多都沒用,我也不知道當下什麼是最好的解法:當時我沒有多餘的錢買回股權,但我也不認為公司失敗,我覺得分家之後會更好,但前提是我需要有人幫我。

於是,惶恐卻勇敢的我,找了3位檯面上知名的心理師/網紅喝下午茶,暗地希望他們能接下Co-founder的股權。

『我們要分家了,姊姊你們這幾天應該有看到Co-founder發的信。但是老實講,現在我沒有錢,姊姊們不知道你們願不願幫我這個忙,入股公司,我一樣會很努力、會更努力,希望有一天,我能和你們一樣這麼成功。』我趁空檔時,開了這個話題。

『有,我們有收到信。⋯⋯ 誒,XXX,你那間新買的豪宅,現在裝潢進度如何了?』其中一位姊姊大師,岔開了我的話題。

然後,他們聊起了一個個新話題。

身為最後輩,我已把我開啟的話題壓回心理深處,雖然那是我今天喝下午茶最希望達成的目標。但是,我卻沒有再次展現我的慾望,於是,接下來,該笑的時候我記得笑、該崇拜時記得讚嘆、該幫倒水的時候依然記得倒水,我放棄在這個咖啡局創造機會了。

回家之後,我讓自己在床上一個人打滾痛哭超久、超久。意料之外,當天晚上,我接到了一通來電。

是咖啡局中其中一位知名心理師周慕姿心理師的來電,她算是咖啡局中另外兩位姊姊的後輩,她說她當時發現我的話題被轉掉後,一眼望穿了我的堅強,看著我忍到道別後都沒有在提起,她說她看見我藏在心中的失落,她說她沒看過這麼勇敢的女孩,她願意用自己名義,陪伴我度過這段時光。

於是,她入股了,成為我接下來的新Co-founder。

第一個最大挫敗:Co-founder不看好,要求拿回錢退場時,沒有錢。

挫敗關鍵轉折點:穩定自己,尋求協助的同時,做好準備,等待機會。沒有人有義務要幫你,但有人要幫你的時候,你要真的準備好了。

我和知名心理師周慕姿、共同創辦人海苔熊、法人股東創夢市集代表

經理人時期:第2、3年,建立一個團隊的關鍵

陸續,其他知名心理師投入參與,種子輪、天使輪資金挹注,但,公司發展的下一個課題,你要帶公司去哪裡?

有了專業的加持,我們開始樹大招風。

是順風,也是逆風。

2018年中,團隊迅速擴張到10人左右,大家都想加入我們公司。以前我要苦苦哀求、沒把我放在眼裡的心理夥伴,都渴望能夠在花園上有一席之地。

但是,我的『夢想型創業家』的個性在過程中導致了很大的問題:我無法井井有條地帶領員工往前,我無法處理好非常難搞的心理師們關係,我也沒辦法好好處理來自股東們的壓力。

對於員工們,我對於市場不斷出現的機會感到興奮,但因為市場變動很快,我的團隊對於我的善變感到茫然、跟不上。跟不上帶給他們人格本身失落感,我對他們對我的不理解也感到非常失落。失落的惡性循環,沒有人好受。

對於心理師們,他們在象牙塔或是醫療產業中習慣,對於將專業商業化這件事,感到興奮想要創新又怕毀了前途與聲望,我常常忘了換位思考,覺得他們難以溝通,保守至極,甚至認為:『你們都是心理專業,怎麼會這麼不懂我!』

對於股東們,面對他們時我在名氣與盈利之間徬徨。要先做大再賺錢,還是先賺錢再做大,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議題,需要等待時機確認;而若一心只要盈利,這件事的拿捏尺度我也很小心,因為一個不小心,可能又和對於商業化感到排斥的心理夥伴們,衝突到。

面對員工團隊、心理師們、股東們的各面責任,我壓力超大,我活生生的感受自己每天活在人格分裂和崩潰邊緣中。

『你要不要去看看心理諮商啊?我有認識一些其他很厲害的心理師。』心理夥伴建議我。

『你開什麼玩笑?我的痛苦有一部分就是來自於你們這些台灣最TOP頂尖的心理師、精神科醫師,我一點都不相信心理諮商,你們乖一點,對我就是最大幫忙和療癒。』我否決,繼續崩潰。

對我來說,堅強與執著讓我走到這裡,但固執與不夠柔軟,也讓我嚐到苦頭。我總是希望喊風是風,喊雨是雨。但,現實是,我呼喚風的時候卻下雨,祈禱下雨時卻乾旱。

混亂一直到2019年初,我才開始認真學習當一個經理人,我把團隊精簡到只剩下3個人,心理師群和股東群也做了一些調整。迎接而來的,是2019年,我們的新網站改版上線,會員累積了4萬人,也成功舉辦了第二屆大型心理祭(1200人)。

我還是一個擁有創業家靈魂的人,但我選擇在社群上消失,不刷無謂的存在感,專心做事,學習成為一個有計劃的經理人。

第二個最大挫敗:自以為創業這件事很厲害,但沒有紀律的夢想和情緒化,只是一種空想、妄想,一種自我感覺良好。

挫敗關鍵轉折點:承認自己不足,學習扎實的去規劃一整年要做的事情,不再輕易亂喊一個不知如何達成的夢想;學習拆解邏輯與思考,將事情與想法製成沒有我也可以傳承的SOP。

2019年心理祭(1200人),台北萬豪酒店
2019年心理祭(1200人),台北萬豪酒店

生意人時期:第4年,成為超級現實主義者

看盡心理學界的風風雨雨:站在最高處看進產業荒謬,我想要帶著這幾年累積的這身武功,再去探索新世界。

在舉辦完第二屆心理祭之後,2019年第四季,身心俱疲的我面臨了人生最大的挑戰:累倒。

從小就是運動健將的我、拿過鐵人三項冠軍、滑雪沒五天就可以上黑線的我,累倒了。

很明顯,我的累,是來自於對於這個產業的心裏疲憊感。而有這種疲憊感,最大關鍵在於:市場出現天花板、產業的黑幕不斷刷新我的三觀。

市場方面,我們嘗試推往其他國家,卻沒有那麼容易。比如中國大陸在網路領域,都走在我們很前面了;嘗試推更多心理服務至企業機構,卻發現b2b這樣的基因在英邦德存在沒有那麼多,若要強化企業服務,公司需要大幅度重新組構,需要大改變。

更甚的是,產業方面:有光明的地方,背後就是黑暗。由這些國家級心理師、醫師所匯集的心理醫療產業本身,讓英邦德科技走出了創新之路,卻也讓我看見外人看不見得那些黑暗面。

創業初期,我和老百姓一樣,本來以為,受過如此專業訓練的專家們,理當對於人心有最純粹、專業的見解。

殊不知,4年來,我所體悟的是:大師們是人,心理師是人,精神科醫師是人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議題。

這些人,有更大一部分,是因為自己本身有很大的問題,才走入這個產業,當起來專家。

我帶領這個產業到過巔峰,讓更多大眾認識專業心理學、專業精神科醫學,讓大家在失戀、失落、被劈腿、被資遣的時候,可以選擇科學一點的認識自己的身心與情緒。我卻也看見檯面上好幾組知名大師之間的惡鬥,私生活淫亂、約炮、劈腿、外遇,或是根本沒談過戀愛只會考試和寫文章的『專家』,靠著網路建立自己是感情達人的形象。

儘管,產業中大部分的人,還是很努力;但產業的黑暗面,也讓我回到現實面。

我選擇休息了2個多月,難得把時間留給自己,回到自己身上。思考著自己到底要什麼。

於是最後,我決定要賣掉公司,賣給一個我相信能夠延續其靈魂、可以讓英邦德持續賺錢的公司。

也讓自己有機會,在未來,可以再往新的人生前行。

2020年初,我開始請教創業家前輩們、開始大量學習賣掉公司的眉角,終於在2020年9月底,和所有股東一起出場,接受台中最大的諮商集團蛹之生(依取)的100%全資併購。

蛹之生(依取)集團旗下在全台各地有諮商所、管顧公司、心理健康協會,為大眾服務之外,更替多家大中型企業、國防部、法院、台中政府等提供專業心理服務,此併購藉著英邦德數位平台與蛹之生母公司服務的專業資源整合,補足其數位內容的缺乏,得以推進服務至更多政商機構,期待發揮綜效,深化影響力。

蛹之生(依取)集團官網
https://morph.tw/group/

因為是全資併購,所有股東一起放手,英邦德的企業股東之一遊戲橘子董事長劉柏園Albert和我說:「May,妳是我見過這一代年輕創業家中很成功的,不論是勇敢積極程度、解決問題能力、學習成長能力,這份經驗所帶來的格局視野,非常珍貴且稀有!」

(以上這段話,有經過劉董Albert親自認證唷! 劉董和橘子集團在英邦德創業過程中,給了我很大的指導。珍惜,榮幸,真心感謝!)

第三個最大挫敗:有夢想、有紀律之餘,還缺乏現實感,讓自己累倒!

挫敗關鍵轉折點:欣賞現實世界的美麗、苛刻的美麗,鄙視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!世界不會為我而轉動,在風口上,豬都會飛;風沒了,看見天花板時,不硬撐,收斂夢想,擁抱現實,沈著應對。

英邦德新老闆:台中最大的諮商集團蛹之生(依取)老闆們

結論:失敗與成功那一條線

在外人認為『楊涵柔做什麼都很成功』的表象之下,其實只是一連串『焦慮徬徨』的存在,也其實就是一連串外人認定『最可怕的失敗』所組成,若硬要扯成世俗的成功,關鍵那條區分失敗與成功的線,或許在於:

面對失敗不如意時,我知道如何去處理眼前這些棘手的『失敗不如意』,化險為夷。比起一路順風,如何衝破逆風,才是生命的意義,才是成功的真諦。

--

--

楊涵柔 Yang May 羊咩

《12CM Taiwan 睿鼎數位》行銷總監。《Gentler Digit 柔兒數位》負責人。《英邦德科技 Inbound》創辦人。